普覺佛學研究社畢業校友聯誼會討論區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普覺佛學研究社畢業校友聯誼會討論區

天南地北,世出世間,普覺學長,彈指共聚
 
首頁首頁  相冊相冊  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 搜尋搜尋  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 登入  
搜尋
 
 

結果按:
 
Rechercher 進階搜尋
最新主題
» 普覺聯誼會新論壇啟用公告
苦行寮的認識 Empty2012-03-06, 7:58 pm 由 Admin

» 唯心修行知多少-吳得明學長造
苦行寮的認識 Empty2012-02-15, 2:09 pm 由 訪客

» 普覺社北區聯誼會101年2月19日共修活動
苦行寮的認識 Empty2012-02-07, 12:22 am 由 Admin

» 生活閒談--選後雜感(無黨派立場,純隨意寫寫.因非佛學詩詞.若不妥請刪無妨)
苦行寮的認識 Empty2012-01-16, 12:52 am 由 訪客

» 普覺校友北區聯誼會101年1月08日共修活動公告
苦行寮的認識 Empty2012-01-05, 12:50 pm 由 訪客

» 新年快樂
苦行寮的認識 Empty2011-12-30, 11:04 pm 由 Admin

» 101年埔里供僧活動公告
苦行寮的認識 Empty2011-12-28, 12:15 pm 由 訪客

» 覺 後 語
苦行寮的認識 Empty2011-12-21, 9:05 pm 由 訪客

» 普覺社北區聯誼會100年12月11日共修活動公告
苦行寮的認識 Empty2011-12-04, 11:30 am 由 訪客

» 佛光山2012年國際英語佛學生活體驗營通啟
苦行寮的認識 Empty2011-11-30, 11:11 am 由 yijih

導航
 歡迎頁
 首頁
 會員列表
 個人資料
 常見問題
 搜尋
版面
合作伙伴
免費論壇

免费论坛

brothersoft.com
最優秀的發帖人
yijih (189)
苦行寮的認識 Vote_lcap苦行寮的認識 Voting_bar苦行寮的認識 Vote_rcap 
Admin (19)
苦行寮的認識 Vote_lcap苦行寮的認識 Voting_bar苦行寮的認識 Vote_rcap 
Yoma (14)
苦行寮的認識 Vote_lcap苦行寮的認識 Voting_bar苦行寮的認識 Vote_rcap 
moi (10)
苦行寮的認識 Vote_lcap苦行寮的認識 Voting_bar苦行寮的認識 Vote_rcap 
一無是處 (9)
苦行寮的認識 Vote_lcap苦行寮的認識 Voting_bar苦行寮的認識 Vote_rcap 
changhan (8)
苦行寮的認識 Vote_lcap苦行寮的認識 Voting_bar苦行寮的認識 Vote_rcap 
greylatte (1)
苦行寮的認識 Vote_lcap苦行寮的認識 Voting_bar苦行寮的認識 Vote_rcap 
hi84137983 (1)
苦行寮的認識 Vote_lcap苦行寮的認識 Voting_bar苦行寮的認識 Vote_rcap 
投票

 

 苦行寮的認識

向下 
發表人內容
????(??)
訪客
Anonymous



苦行寮的認識 Empty
發表主題: 苦行寮的認識   苦行寮的認識 Empty2011-03-15, 6:28 pm

苦行寮的認識
前些時候(80年),師兄弟們打算自行在甲仙禪林雲庵後側建造一間苦行寮,春假前,特別請師尊上人前來勘察苦行寮之位置,以及建造方式,和行修及功課的安排,好將禪林一些即將廢棄的舊材料,拿來重新修補使用。我們集師兄弟兩三人,花了將近十個工作天,才把一間簡陋的苦行寮完成,也省了一筆兩三萬元的工錢。
我們苦行寮的範圍有四呎半見方大,採用禪林廢棄的木板搭建而成,寮內可以供靜坐與禮佛。由於是木板搭建,四周又無遮蔭物,人住其中很容易感受出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-夏熱冬寒;由此可知一天從早到晚溫差變化之大,可說是熱寒分明。亦即白天若是大熱天,苦行寮也必定是一片熱氣:若是寒冷天,寮內也隨之而寒。因此這間苦行寮,平常之使用,比較適合於夜間進往:行七的季節,則以秋季涼爽的時節最為合適。
通常若不行七,則每天凌晨、夜晚,是用於靜坐,行止觀的最佳場所。因此,我又稱它為「尋思寮」,是思考或尋找靈感的僧住地;比如說現實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問題,想要尋求突破,或者是遇到靈感來了,當下把握住話題,便進住其 中好好一參究意:當然若想要念佛,嘗試大聲高唱的痛快,想從反聞之中探討什麼,也不妨進住試試。惟最重要的是,進住苦行寮,必須全然的放下自我而投入,不管是靜坐,止觀或念佛,須暫時捨棄一切外緣而投入於道的行為。
通常住苦行寮,可以區分兩種方式:
第一、常住式的苦行寮。即一個寺院中建有苦行寮,於寺院中之常住若有人想體驗者,可向住持或當家報備,亦可入住其中:我們門下大城古嚴禪寺,就有一間苦行寮。它的要求是日中一食,脇不沾蓆(即夜不倒單),白天同樣要為常住領一份苦單。比如說專門打掃廁所或較艱苦吃力人家所不喜歡的工作,因為常住同樣有人煮飯供養你,領個苦單也只是一種回報。晚課之後,(晚課則以拜經為替代),這時方屬於自己用功的時間。這一點可以參考早期報紙型佛印月刊第87期(69、12、29),有關苦行寮行法之內容,介紹的很詳細。
第二,茅蓬式的苦行寮,本文所介紹的即是。它與常住式的苦行寮最大差別在,行者可以不用領苦單,因為他沒有寺院常住的責任壓力,他可以全心全力投入在苦行寮用功。由於時間比較充裕,在功課安排的份量上可視行者需要而增多;比如說,讀經、拜經、念佛、拜佛、靜坐、止觀等等,可以隨行者自行安排。(待續)
接著:我們再談進住茅蓬式苦行寮的條件,它可以以行七時間之短或長來分,其所具備之條件也有所不同。
一、行七時間短者! 如一七、二七、三七,則可以說是一種體驗,其條件要求:第一,於知見方面,起碼的佛法基礎要有概念。第二,於靜坐、盤腿子功夫要有一兩小時以上之能耐。第三,於止觀法門,已懂得如何運用於修養自己;否則的話,止觀派不上用場,而進住苦行寮,則只是拜佛、念佛而已,實際的價值效益還是發揮不出來o所以,通常行一七者,可以用為做自我檢討或反省:隨著時間的增長,如行二七成三七,於體驗感受上,也就自然有所不同了。
二、行七時間長者 如三個月,半年或一年:通常以行百日行法為多見,因為能夠熬上個百日,此人起碼定力的修養,已超越常人。因此,行此法門其具足之條件也就愈多了。第一,人生的歷鍊過程要豐碩,不管是面對現實的人與事,以及各種苦行的磨鍊.要有豐碩的知識經驗。第二,忍波羅蜜的修養要有本錢,以俗話說就是耐性要夠。第三,於佛法知見,能夠把握法之精髓,或者是已貝一門深入之修養:亦即已具理事圓融之境。第四,於自我,能夠做到全然的放下自我,也就是當個死心人,摒棄一切外緣。第五,具禪定的修養,如此在運作止觀法時,於觀行的功夫,方能深入的察覺與返照;而於靜坐的功夫,更不往話下。從上述的條件來看,欲行此百日之法,絕不是出家七年八載可以成辦的。因為自古以來,
行此法者,都是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剋期取證;那必定是抱著破釜沉舟的心理,勇猛精進,如果條件不足,勉強行之,恐難見其功效,最多只是體驗而已,於出離生死,仍然挨不上邊。
住在苦行寮除了日中一食與脇不沾蓆外,其功課之內涵,大致以念佛、拜佛、讀經、拜經、靜坐、止觀等為主。比如說與觀世音菩薩較相應,則稱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;而其所讀或拜之經,也必須與觀世音菩薩相關。例如普門品或楞嚴經之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。當然運行止觀之時,也以此經典為依據。如果是稱念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,則以般若經典為依據。總之,稱念聖號,總不離於四大菩薩為依歸,但只能選擇其中之一。過去早期門下有位比丘,法名為鏡相,俗名為袁克農,有將軍資歷:據說後來亦是行此百日行法,而成就道業。
依我曾經進住苦行寮一七的心得來說,平時要好好於經教下一番功夫,靜坐功夫每天要不間斷;止觀法門之修養,那得看於道理方法吸收了多少?又消化了多少?於人生經歷的多與少,這種種都是幫助止觀不可或缺的資訊。因為在苦行寮內一天,幾乎有十幾小時,兩腿是盤著;如果平常就不喜歡靜坐或行止觀,可以肯定的說,你與苦行寮行法無緣。因為它不只是念佛或拜經而已,還須要有靜坐與止觀的調配。所以,平常的熏習,就是累積道的資本,所謂聚沙成塔,而沙在何處?憑什麼又能成塔呢?那就是道的點點滴滴累積修養而成的。
Ps:此篇於80年10月發表
回頂端 向下
 
苦行寮的認識
回頂端 
1頁(共1頁)

這個論壇的權限: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
普覺佛學研究社畢業校友聯誼會討論區 :: 佛法討論區 :: 學佛心得-
前往: